第一百一十六章 月牙湖裴氏覆灭·下 (第1/2页)
“啊!”
一位桃源钟氏的老人被满腔恨意的月牙湖裴氏修士斩杀,法器的虹光一闪,浑身浴血,刚刚还手刃一位敌人的老者头颅就滚落在地。
“噗。”
又一位强者出手,一位月牙湖裴氏的勇士,直接就被一枚雾蒙蒙的重山印砸成肉泥。
“毗吟~毗吟~~~”
飞剑的铮鸣声不断响起,这位操控重山印法器的中年男子,就被数道剑光捅成筛子斩成碎肉,死的悄无声息。
“铮铮、铮铮~~~”
大量的火花迸溅,刚刚那些还大发神威的飞剑,就被一口又一口宝轮缠上,碰撞十数个回合后,这些飞剑就很快变成一块儿又一块儿碎屑。
而就在这个过程中,又有修士驾驭战车,组成车阵,快速冲过战场,直挺挺在战场中碾压过去。
很多修士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,直接就被战车上的战戈贯穿,身体直接被钉在半空。
更有大量的修士,直接被战车的车轮碾压成肉酱,和血泥、碎骨掺杂在一起,触目惊心。
真正的战场,不会让人有江山壮丽的感觉。
若真要以壮阔画卷来形容,那这注定是一幅描述人间炼狱的“炼狱图”。
波澜壮阔以无边血海涂抹,高低起伏以大地伏尸铺就,白骨与鲜血为主基调,生命之花凋零为点缀
有的只有残酷!
很多修士还后知后觉的发现,他们平素那些引以为傲的法术、技法,在这战场上好像都失去了魅力。
在这里比拼的就只有两点——杀死敌人;保存自己。
手印繁复,口诀冗长,绚烂精妙威力绝伦但施法时间长的法术,悉数被抛弃。
最终都变成最原始最朴素的杀法!
因为浪费灵力、过于高调、不够周密,都无疑就是送死。
尤其是那类威力大的术法,释放完之后短暂的“前后摇”,更是异常致命。
观察敏锐的修士都早早发现,大法术释放前夕和释放完毕后那段时间,异常致命。
战场上很多修士都是这么死的!
也无怪在行伍中,经常有诸如“历经一场大战而能活下来的就能立刻蜕变为老兵”的说法。
在真正的战场,一切花里胡哨、漫不经心、力不如人,都将迎来残酷现实的重锤。
而活下来的修士,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迎来蜕变。
这种蜕变是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改变,甚至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以后的行为逻辑。
而就是在这种极度残酷的环境下,聚合、重组、集权,甚至都只需要短短一盏茶的时间。
而就是在这短短一盏茶的时间里,却是有大量桃源钟氏的人自发的聚集在钟立霄四周。
愿意心甘情愿遵从钟立霄的一切指挥!
哪怕是绝大多数钟氏族人,并不知道钟立霄所谓的“隐藏仙苗”身份,更不知道他实际上是这次桃源钟氏能够绝境翻盘的关键。
但哪怕没有这些光环装裱,就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,钟立霄的表现依旧获得了所有人一致的认可。
借助阳敬、谷丰、杨二牛等人的探察,钟立霄总能第一时间发现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,极大减少了众人被偷袭的几率。
借助那一颗湛湛青珠,钟立霄总能及时查漏补缺。
帮助诸多聚拢在他身畔的钟氏族人,第一时间挡住来自各个方向的攻击。
所有人都可以放心的将后背交托给钟立霄!
借助一口破坚剑,但凡是前面遇到了防御特别强、特别难缠的敌人,钟立霄总能一发入魂,帮助大家啃下最硬的硬骨头。
就算是遇到异常难缠,拥有强大法器的修士,钟立霄甚至还能出人意料的拿出符宝。
直接将敌人那强大的法器给碾成渣,从源头上化解危机!
在这个队伍里,他们甚至都只需要按照命令,机械的释放最拿手的法术就行。
不需要额外释放什么大法术,就类似火球术、土锥术、藤蔓术之类的基础法术就可以,所有人都能轻松做到。
更绝的是,钟立霄还懂得一些非常实用的战阵。
在简单优化,变得层次分明和不同的兵种互相配合之后,众人的安全感和杀伐效率更是大幅提升。
而这自然是武成王的功劳!
身为昔日大楚的天下兵马大元帅,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战阵的强大效果。
在他看来,修士无非就是个体士兵变得更加强大了一些。
至于各类术法,也无非就是将近战变得稍微中远程了那么一些。
甚至在武成王看来,这些修士直接用飞剑、术法、符箓杀敌,本质上还是有些浪费的。
灵力浪费太严重。
似是桃源谷守谷大阵相配套的桃木弓效果就最好。
也因此,武成王强烈建议钟立霄在以后入手几张强力弓箭.钟立霄表示听劝!
此一战,让钟立霄彻底意识到,少数几个修士斗法,和大量的修士一起混战,完全就是两个概念。
伴随着聚拢在钟立霄身畔的桃源钟氏族人越来越多,自然而然也引起了月牙湖裴氏杀红了眼族人的注意。
“桃源钟氏的狗杂碎,你们肆意屠戮我裴氏族人,你们不得好死啊!”
一个杀红了眼的月牙湖裴氏老人,双眼泣血,身上的灵力汹涌澎湃,根根经脉暴起。
很显然是想要冲到钟立霄等人面前自爆!
可惜,在钟立霄喊了一个“盾”字之后。
队伍中擅长护盾系术法,或者是拥有护盾类法器的修士,直接就齐刷刷立起厚厚盾墙。
可以看见这些盾墙由多层构成。
第一部分就是由术法构筑,最外面乃是密密麻麻交错的木栅栏,有部分构造像是拒马。
第二部分则是立起的层层土盾。
至于第三部分,则是由各类防御法器组成的防御网络。
如此布局,可以将攻击层层削弱。
在挡住大威力攻伐的同时,还能尽可能的少消耗防御法器,延长此类法器的使用寿命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